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传承人  >内容详情

 

抚顺地秧歌-袁贵林

 

发布时间:2022/9/14 15:07:38   作者:抚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点击数:

袁贵林,58岁,出生于满族秧歌世家,家族四代传承。由于其生长在满族故里新宾县黄旗村,童年起就受当地人农闲时和逢年过节玩秧歌、拜秧歌、闹秧歌的影响,向其爷爷、父亲等学习满族秧歌,经常参与父辈们的娱乐和演出。从童年到现在,袁桂林已从事抚顺地秧歌表演50余年,成为抚顺地秧歌重要传承人。

袁贵林不断地向老一辈满族秧歌传承人学习表演,并以其特有的酷爱和悟性充分掌握了抚顺地秧歌的特色和各个行当的表演技法,舞蹈动作博采众长、特色鲜明,舞蹈全程展示出“火爆、矫健、豪放、粗犷”八字的艺术风格(老艺人称之为“野味”、“土味”)而通过扭、逗、唱、扮再现满族早期创建八旗时的征战、骑射、重礼、尚武的秧歌内涵和乡间萨满跳神动作的遗风神韵,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袁贵林的四功:(个人为扭)、(双人为逗)、(秧歌帽或插唱)、(扮演各种人物),四法:即(大开大合)、(骑射步势,腿部灵活)、(即胯部摆动多姿)、(躯体局部的颤抖多动),满族舞蹈特点突出,是其独特技艺的充分体现。

其完整掌握地秧歌中的各种人物和角色,如鞑子官的指挥调度和“见礼”套路;丑公的诙谐风趣;克里突的挥鞭打场,拉棍的布阵划图。擅长下装(男角)表演且自成一派,特别是下装男角的手势、步势、造型、表情等都具有袁氏家族特色。长期的表演经验和满族原生态文化的浸润,使其表演的满族传统秧歌极富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吸引了许多新一代年轻演员,培养了大量传承人,从而壮大了满族秧歌队伍,受到省内外民舞专家的赞誉,成为抚顺市满族秧歌队伍中的领军人物。

几十年来,袁桂林全部精力和心血都用在满族秧歌的表演和传承上,曾组建抚顺市第一家满族秧歌队,任主演、编导及教练等职,为满族秧歌传承倾入所有积蓄,其家族和个人累计投资几十万元,受经济和社会大环境影响曾三起三落。近10年来,他把满族秧歌当做自己的职业,带领队伍专门从事原汁原味秧歌表演和传承,为满族秧歌申报成国家级项目做出重大贡献。

袁林个人及其表演团队——“八旗风满族秧歌艺术团”享誉国内,多次代表抚顺参加国内、省、市各类大型活动和对外宣传交流,取得较大成就,并屡获殊荣,扩大了满族故里抚顺的声誉,传播了抚顺地域文化。所带领的秧歌表演团获得国内各种奖项数十次:

2010年,代表辽宁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的辽宁周展演和巡游活动,产生较大轰动。

2009年参加中国首届秧歌节,获最高奖项---最佳表演奖;

2009年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入围奖。

2010年在北京参加了文化部组织的“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

连续两年参加沈阳世博园开幕式、闭幕式,共在世博园演出百余场;

参加河南开封“中国翰园春节庙会”开幕式、抚顺满族风情节开幕式、沈阳旅游节广场演出开幕式、鞍山千山森林节开幕式、大连东南亚博览会开幕式等等,获媒体好评;

连续四届参加全国满族秧歌邀请赛获最佳表演奖、原生态奖;

2008年、2009年参加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演出;

上海电视台编导的专题片《团长袁林的故事》在全国部分省市播出并出版光盘;

抚顺电视台为其拍摄的专题片《追梦人—袁林》获“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十优纪录片奖”。

袁贵林的一生将与抚顺地秧歌的传承共同度过。


主办:抚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西三路25号  电话:024-5398-6068

Copyright © 2022    技术支持:抚顺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