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非遗动态  >内容详情

 

公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未来三年规划

 

发布时间:2025-05-20   作者:抚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点击数:

抚顺琥珀泉艺术品有限公司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未来三年规划(2026-2028年)

——节能环保方向

 

一、规划背景与目标

(一)政策与产业背景

响应《辽宁省建设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及抚顺市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需求,依托“抚顺市资源与环境产学研联盟”平台(联盟成员包括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抚顺市技术创新研究院等6家单位),聚焦抚顺露天煤矿固废中琥珀颗粒资源化利用,通过“洗选-提纯-熔压”技术体系构建,实现固废减量化、资源化、产业化,打造节能环保领域产教融合示范标杆。

(二)核心目标

技术突破:联合攻克琥珀材料特性解析、高温高压成型工艺优化等3项关键技术,形成发明专利5项以上,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人才培养:构建“订单班+现场工程师+技能大师”三级培养体系,三年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300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40%。

产业转化:实现年处理固废5万吨,再造琥珀材料产值突破1.5亿元,制定行业标准2项,建成东北首个固废资源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二、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

(一)技术研发与协同创新(依托产学研联盟)

1.材料特性与工艺攻关

联合实验室建设(2026-2027年)

与产学研联盟成员共建“琥珀固废资源化研发中心”,重点开展:

琥珀颗粒成分分析与热稳定性数据库构建(金属所材料表征团队主导);

CAD/CAM模具设计优化(辽石化艺术设计学院提供数字化建模支持);

高温熔压过程气泡抑制技术研发(辽经院工业设计专业参与模具结构改良)。

目标:完成3项中试工艺验证,良品率从75%提升至85%。

设备智能化升级(2028年)

联合抚顺市技术创新研究院开发全自动洗选生产线,集成AI视觉分拣系统(识别精度≥98%);引入3D打印技术制备定制化模具,缩短打样周期50%。

2.知识产权与标准体系

建立“联盟主导、校企共研”的知识产权共享机制,明确技术成果按“企业70%+高校20%+科研院所10%”比例分配;

2026年主导制定《再造琥珀材料通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2028年申报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认证。

(二)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

1.订单培养与课程共建

“琥珀工艺师”订单班(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每年招生50人,开设《固废资源化技术》《珠宝CAD设计》等特色课程,企业工程师承担30%实践课程教学;实施“2+1”培养模式(2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实训),2026年首批学员进入企业顶岗实习。

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联合申报教育部“现场工程师专项计划”,选拔20名优秀学生参与企业技术攻关,配备高校导师(材料学方向)与企业导师(工艺技术骨干)双导师,重点培养材料成型、质量检测等岗位人才,2027年实现“毕业即上岗”。

2.双师队伍与实训基地

双师互聘机制

每年选派5名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参与技术研发或工艺改进),聘请10名企业技术骨干(如范勇、邱忠政等兼职教师)担任产业教授,参与教材编写与技能竞赛指导;

“双基地”协同实训

校内基地:在辽经院建设“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实训中心”(依托校企共建工作室),配置工业级CT扫描仪、CAXA设计软件,年实训能力200人次;

校外基地:在企业厂区建设“固废资源化产教融合示范基地”,设置洗选、提纯、熔压三大实训模块,2028年通过省级实训基地验收。

(三)产业应用与社会服务

1.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

环保新材料应用(2027年)

研发再造琥珀材料(用于教学、非遗传承实践),与双和兴(抚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联盟企业合作建立中试生产线,2028年实现量产;

文创产品(2027-2028年)

联合辽石化艺术设计学院开发“抚顺琥珀”系列文创产品(如非遗雕刻工艺品、个性化首饰),利用CAD技术实现“一键定制”,入驻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2.社会服务与生态共建

开展“固废变宝”科普进校园活动(每年10场),面向抚顺中小学普及循环经济理念;

搭建“琥珀资源化大数据平台”,开放技术参数、工艺案例,推动行业协同创新,预计服务东北区域企业20家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由企业董事长任组长、高校院长与科研院所负责人任副组长的产教融合领导小组,下设技术研发(金属所牵头)、人才培养(辽经院牵头)、产业转化(企业主导)三个专项工作组,每季度召开联盟理事会会议,协调资源分配与任务推进。

(二)资金保障

三年计划投入25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1500万元、争取政府补助(科技计划项目、产教融合专项)800万元、联盟成员单位共建投入200万元;

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设备购置(60%)、人才培养(20%)、技术研发(20%),严格执行《联盟经费管理办法》,接受第三方审计。

(三)制度保障

依据《产学研联盟协议书》,完善《校企合作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明确技术入股、收益分成机制(如项目成果转化收益按企业50%、高校30%、科研院所20%分配);

建立“校企双主体”考核机制,将企业导师参与教学、高校教师技术攻关纳入双方绩效评价体系,保障合作可持续性。

 

 

四、年度实施计划

年度

核心任务

关键成果

2025年

1.成立“琥珀固废资源化研发中心”

2.启动“琥珀工艺师”订单班(首批50人)

3.完成3项专利申报

1.材料特性数据库初步建成

2.校企共建课程发布5门

3.再造琥珀工艺品量产上市

2026年

1.全自动洗选生产线投产

2.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招生(20人)

3.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固废处理效率提升40%

2.双师型教师团队达30人

3.绿色建材中试线建成

2027年

1.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验收

2.行业标准发布实施

3.年产值突破1.5亿元

1.年接纳实习学生500人次

2.形成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1项

3.成为东北固废资源化示范企业

 

 

 

五、预期成效

指标

2025年

2026年

2027年

技术研发投入占比

8%

10%

12%

专利/标准

数量

3项/1项

6项/1项

8项/2项

人才培养规模

100人

200人

300人

固废处理能力(万吨/年)

2

3.5

5

环保效益

减少固废排放2万吨

节约能耗15%

碳减排量达5000吨

通过三年规划实施,公司将形成“科研有院所支撑、育人有高校协同、转化有产业承接”的产教融合生态,为辽宁省节能环保产业及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可复制的“琥珀模式”。

 

抚顺琥珀泉艺术品有限公司

2025年4月29日    


抚顺琥珀泉艺术品有限公司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未来三年规划(2026-2028年)

——企业管理方向

 

一、合作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提升会计信息专业人才培养

(一)合作形式:

定向培养企业国际化发展人才:设立"琥珀艺术产业数字化财经商务人才班",课程包含:

1.传统文化资产估值(含琥珀原材料计价专题);

2.艺术品行业税务筹划;

3.非遗企业财务管理案例分

(二)实践教学:

1.企业提供真实业务数据用于教学(脱敏后);

2.每学期安排2周驻企实习(参与原料采购/跨境销售等环节)。

(三)双导师制:企业财务总监+高校教授联合指导毕业设计。

二、AI智能商务服务开发

(一)重点项目:

1.琥珀AI鉴定助手:

高校提供图像识别算法支持;

企业提供10,000+琥珀标本数据库(含虫珀/花珀等细分品类)。

2.智能客服系统:

多语言问答库建设(重点覆盖琥珀主要消费国:波兰/中东/东亚)

雕刻工艺知识图谱构建

(二)合作机制:

1.组建联合实验室(企业年投入≥50万元);

2.成果转化收益按比例反哺高校科研。

三、智慧财务系统建设

(一)系统搭建:

1.引入高校开发的"艺术品区块链溯源模块";

2.开发原料采购-生产-销售全链路成本监控系统。

(二)应用场景:

1.跨境支付自动汇率换算(特别针对波罗的海地区供应商)

2.雕刻师工时智能核算(结合工艺复杂度系数)

(三)持续优化:每季度组织师生团队进行系统审计。

四、国际化办学合作

(一)"琥珀文化国际学分"项目:

与泰国、哈沙克斯坦、波兰格但斯克大学(琥珀之都)共建在线课程,包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琥珀艺术(1学分)、琥珀贸易史(1学分)、珠宝鉴定基础(2学分)。

(二)学生交换:

1.每年选派2名会计专业学生赴合作院校学习"文化产品国际营销";

2.企业提供奖学金(覆盖学费的50%)。

(三)师资共享:邀请国外珠宝设计教授开设跨境税务筹划workshop。

五、企业国际化推广

(一)学术背书计划:

1.联合发布《年度全球琥珀消费白皮书》(高校负责数据建模);

2.在国际学术会议设置琥珀文化分论坛(如ICOMOS大会)。

(二)文化IP开发:

1.高校艺术院系协助设计"一带一路"主题限定款琥珀文创

2.会计专业师生参与定价策略制定

(三)海外推广:

1.利用高校海外鲁班工坊、墨子工坊、孔子学院举办"中国雕工技艺展",推进中国文化和商品的推广;

2.开发AR小程序(扫描琥珀产品可观看高校专家讲解视频)。

 

 

抚顺琥珀泉艺术品有限公司

2025年4月29日    


主办:抚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西三路25号  电话:024-5398-6068

Copyright © 2022    技术支持:抚顺宏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