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非遗动态  >内容详情

 

抚顺地秧歌扭出新春喜悦

 

发布时间:2023-01-30   作者:抚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点击数:

      大年初三,抚顺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抚顺琥珀泉艺术品有限公司举办了春节非遗进社区活动,来自抚顺地秧歌民间艺术团的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秧歌爱好者三十多人参加了展演活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范勇、副会长巴恒金、秘书长单丝丝、部分非遗协会会员参加了进社区活动。

      上午十点钟,新抚区白云社区步行街锣鼓喧天,伴随着欢快的唢呐声,秧歌队成员精神抖擞,舞步轻盈,时而排成长队,时而集聚成群,将抚顺地秧歌的表演程式、神韵充分表现出来。虽然时值初春,温度达到零下25摄氏度,但秧歌队员冒着凛冽的寒风,从西四街到西三街,又从西三街舞到西四街,沿途群众、车辆驻足观看、拍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16750458878221281.jpg

      抚顺地秧歌又称为称为"鞑子秧歌",是一种形成年代久远、民族性、民间性及地域特色极为浓郁的民间舞蹈形式。抚顺地秧歌主要流行在辽宁省东北部的抚顺。抚顺市是满族的故乡、清王朝的发祥地。清王朝统一全国后,东北地区较为安定,满族民间在原有民间舞蹈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了从表演形式到角色、装扮、舞蹈动作都独具特色的满族秧歌。2005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6750458872586393.JPG

      据史书记载,唐代已有名为"踏锤"的舞蹈,明代有被称为"莽式"的歌舞,它们对抚顺地秧歌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旗装打扮的"鞑子官"和仅穿皮袄、斜挎串铃及各种生活和狩猎器具的"克里吐"(俗称"外鞑子")。其表演动作多源自跃马、射箭、战斗之类满族原始状态的生产生活,也有的系模仿鹰、虎、熊等动作,其中多有传统舞蹈的元素。秧歌动作中的蹲、跺、盘、摆、颤等姿态丰富、刚劲豪放,具有鲜明的渔猎生活和八旗战斗生活的特色。其伴奏音乐借用了满族萨满跳神的打击乐形式,有"老三点"、"七棒"、"快鼓点"等演奏方式,与汉族秧歌有较大区别。

16750458878194914.JPG

      抚顺满族地秧歌承袭了"踏锤"、"莽势"等满族先人民间舞蹈原型,吸收了汉族秧歌之长,逐渐演变发展而来,在人物、表演人数、礼节、服饰、场面、动作等方面有其自己的显著特征,具有火爆、矫健、粗犷、而又豪放的表演特点。抚顺满族秧歌的舞蹈动律"扬、蹲、摆、颤",其风格独特,表演生动,期中的"大场――走阵"和"小场――二人场"以及民俗风情的故事情节等形成系列秧歌,以其大摆大浪,盘旋作势,再现了满族先世英勇善战骑射为本的民俗风情,常常出现十分热烈火爆的场面。

16750458879903837.JPG

      抚顺满族地秧歌运用独特的表现形式艺术地再现了满族人民崇尚武功的民族精神、注重礼仪的古老民风,通过人物设置、装扮,反映八旗制度和兵民同乐传统,是满族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运用独特的舞蹈动作,艺术地反映了满族世代劳动、生活在山区,以狩猎、征战为基本生活内容的民族风格,是满族先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活化石。正是由于它是满族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凝聚着历史、文化、艺术、传承价值,所以,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


主办:抚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西三路25号  电话:024-5398-6068

Copyright © 2022    技术支持:抚顺宏瑞科技